小鹿百科网-分享日常生活家居百货各种冷知识

网罗各种家居百货冷知识

听完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最新进展,他们怎么说?(中国上海法院扣日本三菱株式会社船舶案)

更新时间:2024-09-16点击:5

转自:上观新闻

8月2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

第五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

(↑点击回顾详情)

汇报建设情况,分享使用心得,

并进行培训授课。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

部分合作高校专家学者等

应邀出席会议。

听听他们怎样看待上海数字法院建设?

陈 达

全国人大代表,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智慧能源展部经理、工会副主席(主持工作)

上海法院先行先试,坚持数字改革赋能目标,全面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将各类应用场景嵌入办案系统,通过案件数据的比对碰撞发现风险点,向法官推送预警提示,防止办案差错,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布局,让我看了以后很震憾。特别在数助治理方面,上海法院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减轻了法官的工作压力,还大大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真正实现了从“人工司法”向“智能司法”的跨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现代化、数智化法院的新形象。

张 毅

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很荣幸参加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贾宇院长谋划部署和大力推动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成效显著,在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五大板块”体系架构上,构建起上海数字法院技术根基和基础框架,促进适法统一、提升审判质效、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效持续显现。

秦 健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数据集团副董事长,上海垣信卫星董事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

这次数字法院推进会既是一年多来法院数字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加快建设、提质增效的动员会。会议体现了上海法院对数字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提高案件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老百姓感受到法院的距离近了、法官更有人情味了,对司法公正更有信心。数字化也有利于司法资源的配置,使法院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案件。数字法院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持续地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技术迭代发展。期待上海法院出经验、出成果、出特色,走在前列。

张之崟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总队党支部书记、总队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

数字化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响应速度,并最终提升整体生产力和治理水平。上海法院“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的丰富探索和积极实践,生动诠释了数字改革赋能的“上海样本”和“法院样本”,有力推动了立案、审判、执行、诉讼服务、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工作跑出加速度,有序调用了海量数据资源打破壁垒、互通融合、给出类案治理方案,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了人民福祉。希望上海法院继续当好数字改革赋能的排头兵、先行者,不断夯实小切口应用场景基础,深入挖掘复杂应用场景潜能,持续深化公检法数据资源共享协同,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黄丁聪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数据集团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通过参加这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深深地感受到人民法院为民、务实、创新,在数字法院建设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守正创新,围绕人民群众诉讼痛点,从一个个小场景切入,打破数据孤岛,利用数字技术,做深做实,稳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成果斐然。后续建议围绕特定场景,探索区块链应用,推进数据的跨领域共享,进一步深化内外部数据的融合应用,提升各类模型的准确度。建立健全模型管理体系,完善应用成效后评估及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丰富数字法院的场景覆盖,完善数字法院针对不同用户角色的体验。

詹婷婷

上海市人大代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

作为科技从业者,我深刻体会到了上海法院在推进数字法院建设过程中的决心、恒心和用心。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法院通过精准施策、创新驱动,将数字法院的建设推向了新高度。多个业务部门都采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精准抓取案件信息和归集要件事实,辅助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用“案例参考”来“传帮带”,辅助新法官“马上办”。这是对司法效率与公正性的双重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公正”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未来,期待上海数字法院在“建”与“用”上持续发力,让科技的光芒照亮司法公正的每一个角落。

王怀勇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数字法院建设是对“数字中国”战略的具体落实,是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迭代升级的重要举措。上海法院在持续探索、实践和完善数字法院建设的过程中,提升审判质效、方便群众诉讼、助力社会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上海法院把握数字改革“良机”,大力推进要素式、改发点、小聚大等复杂大场景建设,为新时代司法改革和全国数字法院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也给政法院校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期待未来,上海法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积极探索新时代法治人才合作培养的路径,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昊亮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

数字赋能司法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等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上海法院勇于先行先试,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不仅为全国法院数字化改革提供实践参考,也为法学院校深化数字法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西北政法大学将持续拓展与上海各级法院的合作领域,全方位参与数字法院建设,共同为推进我国数字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周江洪

浙江大学副校长

在认真聆听数字法院建设各项专题报告和应用体会分享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成效,“数字赋能”“以人为本”“数字正义”等数字法院建设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数字画像、预警分析等模块的嵌入,还是“一场景一专班”“聚小为大”的推进策略,更或是“206系统”迭代中的“案”“人”“物”三要素的信息流转,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数字法院建设的进展,对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必将塑造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新的动能。期待上海法院在数字法院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于 飞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数字化是时代趋势。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上海法院顺应数字化时代浪潮,以“政治建设引领、司法质效为本、数字改革赋能”为工作主线,在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和数助政务五大板块上齐发并进,在提升审判质效、方便群众诉讼、助力社会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在最高人民法院起草《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法院的意见》的大背景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要素式、改发点、小聚大等复杂大场景建设,提升场景运用效能,为其在全国数字法院建设中实现“全面先行”奠定扎实基础。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经验,给人启发,值得学习,尤其值得法学高等院校与之结合进一步审思法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程 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现场观摩了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成果的展示、阅读了部分项目建设材料,感受到近两年来数字法院建设在上海的蓬勃发展成效,用户体验良好、实效凸显。结合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个人认为数字法院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推动力,三中全会对司法领域的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是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二是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数字法院所带来的网上无感制约、司法公开与司法便民等效应,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作用,充分利用了技术对人权保护的特有作用,有助于推动监督制约机制与人权保障机制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袁 康

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参加上海法院系统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我深受震撼也倍感振奋。从司法信息化到智慧司法再到数字法院的迭代,反映着科技赋能司法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与历史机遇。上海全市法院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主动作为,按照“五大板块”布局积极探索数字法院建设,思路清晰地开展要素式复杂大场景研发与应用,显著提升审判质效,方便群众诉讼,助力社会治理,让数字技术红利惠及法官、当事人、律师群体和整个社会。上海法院系统以人民为中心,以专业为根本,以技术为驱动的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上海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生动体现。期待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助推中国司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夏 扬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基础理论法学教研中心主任

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总结了上海法院在数字化建设上的工作成就,对于本已领先的工作成效并不骄傲自满,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并努力探索更好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数字法院建设充分考虑和利用了上海法院的人员优势,利用了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为全国法院系统带了一个好头。在推进会上,我和三位法院的同志作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各自所擅长以及需要合作的领域,方便今后合作的顺利展开。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切感受到上海法院从上到下对于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工作细致、主动考虑、踏实跟进。北京师范大学必然能在与上海法院的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院供稿部门|办公室、干培处、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摄影:陈洁

编辑:丁易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