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百科网-分享日常生活家居百货各种冷知识

网罗各种家居百货冷知识

(寻找出版合作)许闽峰:延安路并铺上了当时

更新时间:2023-10-10点击:207

延安模型店

寻找出版合作

文 | 许闽峰

延安模型店

选自游海杰老街系列作品

1949年后马坪街改名延安路,1952年,延安路向北延伸,这时便将马坪街这段延安路改称延安南路并铺上了当时漳州城最早的水泥路面。1957年,在延安北路中山公园口建设了百货公司,又陆续建了沿街的一些楼房。到1964年,延安北路铺上水泥地面,双向四车道,两旁种上玉兰树,古城中赫然出现了以延安北路及沿路建筑群为代表的漳州新地标。这些新建筑明亮现代的外表和钢筋水泥式的风格与古城砖瓦结构的传统闽南骑楼、民居形成新与旧的鲜明对比,呈现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和“地区首府”的地位很是匹配,延安北也成为漳州人“踅街” 和“买面件”(买东西)的好地方。

1967年,我几乎把本应在公园小学教室里读书的一年时光用在了“踅街”和“浪溜连”。没有作业,也听不到上课的钟声,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吃下“早糜”便上街闲逛来打发时光,我常喜欢在新大路里一些好玩的店里流连。几十年过去了,漳州已今非昔比,以前的老店和部分老街都不在了,而我的记忆却定格在80年代初离开漳州去北京工作时的景象,这可能也与我当年把大把时间消磨于此有关吧。

01

百货大楼

延安模型店

选自高南君摄影作品

百货大楼最值得去。百货大楼坐落在延安北路最南端四叉路口西北角,坐西朝东,楼高三层,但只有一二楼对外营业。漳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和百货大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是一针一线。百货大楼有朝南、东南、东、北四个门,都是“手风琴皮腔”式的铁条伸缩推拉门,无论开合都会发出响亮的“哗啦”声。有多少次,我就站在门口等着开门。每天的开店和打烊都是以推拉门的“哗啦”声为信号。最大的门是东南门,连着的有三扇,进门有个吊扇,夏天进来很凉快;一楼地面是酱红色水磨石,很豪华的感觉,和中山公园里的“纪念碑”质地一样;一楼南、北各有一个带拐弯的楼梯上二楼,楼梯也是水磨石的,长期的人脚踩踏已有微微的凹陷。一楼沿墙摆着玻璃柜台,中间围着水泥柱子是长条圈形的柜台,柜台后面有商品展示储存柜。二楼窄些,水泥地面,沿墙有柜台。百货大楼令人无论从哪个门进来,都会被巨大的售货空间所震撼,无形中有股急切的力量催促着你要赶紧看一看。

当时我们正兴“刻尪仔纸”(刻纸)热潮,各种时代特征鲜明的图案在学生中广泛流传,遇有自己喜欢的图案想要的话,就要用白纸覆盖,再用铅笔斜着大面积涂抹去“渡”(拓)下来,拿小刀刻出。用红纸刻的最显高档。百货大楼南门进去迎面的楼梯下有个不大的卖纸柜台就热闹了,记得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曾各凑几分钱去买一大张红纸,再裁成小张均分。

南门和东南门之间是文具柜,是所有学生最喜欢去看的柜台,常有小孩子趴在玻璃柜上久久舍不得离开。我要好的同学钱群的母亲是这柜台的售货员,我每次去必看这柜台,阿姨都会朝我微笑一下的打个招呼,这地方反倒使我不好意思久留,草草扫过几眼即匆匆离去。只有阿姨不当班时我才会放心的细细浏览,那些文房四宝、铅笔、铅笔盒、橡皮擦、卷笔刀、钢笔、墨水、笔记本非常的好看诱人。文具柜台还兼卖乐器、体育用品,我上初中学打篮球在这买过护具、哨子,上高中后学吹口琴就在这买过中音和回声的两把上海牌口琴,一把好像是三块多,很贵。

从最大的东南门进来第一眼便可看见圆形的日化品柜台,右边是玩具柜台延安模型店,左边是文具柜台。日化(化妆)品柜台卖些雪花膏、痱子粉、花露水、胭脂、香水之类的,我们男孩子对此柜台不屑一顾。玩具柜台有积木、气球、拧发条做动力的铁皮小汽车和青蛙等样式并不多的玩具,但足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那时的家长很少会去给孩子买玩具的,孩子们只能来此过过眼瘾。大概到70年代初,玩具柜改成塑料柜台,玩具柜换到南楼梯口旁边。塑料柜台专卖塑料制品,像肥皂盒、刷牙杯、雨衣之类的。那时漳州刚建了排球冬训基地,那些“巴贡”(北方人)运动员几乎每人都挎一个“马桶包”,令我们这些正学打篮球的少年羡慕不已,可是漳州没卖。大概过了一年的样子,有天我突然发现塑料柜台有卖的,赶紧回家向我父亲要钱得手一个。后来哥哥特意把他质量较好的灰色马桶包和我的调换。这马桶包跟随着我下乡、上大学、到北京工作。

一楼靠西墙的长柜台卖男女成衣、毛线什么的,母亲在这买过毛线,回家后我们还要帮着撑、卷毛线。记得我们兄妹三人冬天的毛衣都是母亲自己亲手“赤”(织)的。长大一些毛衣小了,拆了加些新毛线再织,所以那时的毛衣都会有几种颜色混合。卖鞋的柜台在春节前生意也很好,我到小学高年级时脚长得快,解放鞋头都是被脚指头顶破而告报废的,于是春节前母亲会带我和哥哥来这买新鞋。鞋子柜台的黑色水鞋(雨鞋)也是紧俏货,无论在城乡都属奢侈品,尽管那时雨天多打赤脚,但人们还以拥有水鞋、尤其是高筒水鞋而感骄傲。

在北边楼梯旁有个医药柜台,卖些治头疼脑热、肚痛疳积、打蛔虫的塔糖药、治中痧的药和万金油、紫药水、纱布、胶布、伤湿止痛膏之类的常用药。1975年夏天我要下乡前,知青办给发了票,知青可以凭票到百货大楼买专供知青的商品,我到百货大楼才知道,原来的医药柜台已摇身一变成为“知青专柜”了,供应蚊帐、床单、被子等一些需要布票的必需品,还有“电罐”(热水瓶)、脸盆、茶缸、毛巾牙刷等大路货。我记得买了条漳州近郊农村农民人手一条的“劳动巾”,朴素的蓝白相间条纹。这种劳动巾很实用,可当毛巾、浴巾,可遮阳、擦汗、挑担子时可束腰,冬天的晚上我用它绑住那不够长的被脚以防漏风,它陪伴了我下乡两年半的知青生涯。我们浦林公社畜牧场知青队长林建章还保留着一条劳动巾,长1.9米,宽0.53米,现在市面上已经看不到了。

上二楼,靠墙的西侧全是卖布的,一长溜用宽厚的大木板制成的柜台。布用木板为芯卷成扁圆状,像书一样竖着插在货架上。那时要结婚的人都会到这里“剪布”回去做新郎新娘装。我们男孩子对布柜也不感兴趣。

二楼除了布以外,其他的东西是所有男人都喜欢的。比如靠南的柜台卖小五金,有精致的小刀,理发工具,手电筒、“电土”(电池);东南角的柜台最高档,卖手表、时钟和收音机及电子零件,大人们最喜欢看的;朝东的柜台是五金,有缝纫机、各种电工工具像老虎钳、扳手、螺丝刀什么的,有电灯泡,那时以15光(瓦)、25光的居多,买时要先插在灯头上试一下亮不亮,还有自行车零件和修车的工具等等。北边用木头栏杆围着,里面摆着自行车,台式缝纫机的实物。那时要有票才能买到。自行车和缝纫机一台都要近二百块钱,天价。那时感觉像手表、自行车是自己一辈子都买不起的贵重东西了。

百货大楼一楼的外墙有一圈的大橱窗,有次我走过,里面有个人竟突然的站了起来吓我一跳,仔细一看是在布置橱窗的,于是饶有兴趣的看起来。橱窗专门展示新商品,一个橱窗一个主题,不定期更新。如童装还由小孩的模型穿着,好看的花布做成高山流水的样子、自行车、缝纫机也有摆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刺激购买欲的。遇有春节或国庆,也会布置具有节日气氛的橱窗。

在漳州人心目中,百货大楼的地位是极高的,它不仅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体现,又是美好生活的具象表现、以至于成为在物质缺乏年代里人们终极追求的目标,一直影响了几代人。

02

东方红食品公司

延安模型店

东方红食品公司(左二)

东方红食品公司与百货大楼紧挨着,店里整天弥漫着咸酸甜的味道,有时也很不客气地窜出店外。出百货公司的北小门,对着的就是食品公司的小门,隔着的过道是仓库通道,常有板车和三轮车载货进出。食品公司朝东并排着三个大通门,都是可折叠的推拉板门,开店后就把三摞门板用绳子绑住固定。进门后感觉面积很大,有大半个篮球场大小的样子。中间是个四方形柜台,沿墙三面都是玻璃柜台,像是“回”字少了底下收口的那一横。正因为它和百货公司相邻,有些人基本上把逛百货公司和食品公司当成漳州城逛街的“标配”。但食品公司开放式门户“一览无余”,人们习惯瞟一眼就从门口走过,所以顾客相对较少。

1966年后,食品公司改名为“东方红食品公司”,而实验小学也改叫“东方红小学”,二者都简称“东方红“,经常会造成混淆。后来漳州人凡有人说去“东方红”,多会习惯地问是哪个“东方红”。

在网络上看见漳州档案馆发的一张照片,是建设中的延安北路南段,左侧是百货大楼,中间是食品公司,右边应该是漳州市公安局,远处的二层白楼极像是延昌桥旁的美容理发厅。此图显示食品公司是两层楼,而我以前并没有注意到。

食品公司中间围着的四方形柜台专卖糕饼,如漳州糕饼厂生产的“桃酥”、月饼、云片糕、饼干等,也有装在铁皮罐子里相对高级些的饼干,吃完后铁皮罐子便成了家里装些怕“回淋”(返潮)物品像“茶米”(茶叶)、“乌糖”(红糖)的防潮利器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饼干罐子。那时的饼都用纸张包裹再绕上细纸绳捆扎,如要走亲戚或送人,会有盒装的糕饼,显得高档精致些。

记得靠右(北)边的有一柜专卖漳州蜜果厂生产的蜜饯。像冬瓜条、各种桃脯、李脯、洋桃脯、“粗哼干”(杨梅)、枣等等腌制成的蜜饯,盛装在白色搪瓷方盆里,所有的甜腻味都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老鼠屎”(咸津果)则是包在小纸包里,两分钱一包,孩子们会去买,我也曾用“卖鸡毛肉骨”(卖废品)所得的几分钱在这柜台买过,含一粒在嘴里可以“吃很久”。所有的蜜饯已腌制变成琥珀色或棕黑色、泛着蜂蜜的金黄色光泽,令人垂涎欲滴。

靠南侧是卖糖果烟酒的。糖果种类不少,基本上都是本地产的硬糖,用糖果纸包的,最高级的应算是龙虾酥,小孩子们比较多的是光顾此柜台。记得那时吃糖果是很不容易的,含在嘴里真是怕化了,真舍不得一下子吃完,经常会吃一半吐出来用纸包好,等再想了又接着折开吃。这里还有卖酒,像散装的米酒、高粱酒和甜甜的“荔枝酒”等装在小口大肚的酒瓮仔里,买酒的人自带瓶子,售货员扣上漏斗,用“咚仔”(量筒)伸进瓮子里“叮咚“一下,打上要买的量再倒入瓶中。烟的种类很多,但常见的只有勇士、劳动、灯塔、红炮台等,但中华、上海、大前门等紧俏烟就很难寻见了。

靠西边的柜台主要卖“干货”,像笋干、香菇、咸菜(梅干菜)、海带、紫菜、腊味、枣、炒花生、瓜子、茶料、红糖、白糖等等。柜台很高,整齐的双层玻璃格子朝外,每格装一样货品展示着;红糖白糖装在大水缸里,要买时售货员用纸卷成漏斗状来装,用台秤称重量。那时的糖要定量供应的。记得下乡时春节前回漳州,父母亲会让我去买供应春节的物品,这是我喜欢干的事情,揣上钱和各种票证,骑上自行车去食品公司买瓜子、鱼皮花生、去水产公司买带鱼等等。那时的春节大家还习惯拜年,大年初一我们一中篮球队的队友、知青们都要骑车各家走一圈拜年,每到一家,摆在桌子上招待客人的“茶配”都一样,都是供销部门统一供应的。

03

芗江水果店

延安模型店

芗江水果商店位于中山公园东门外南侧,和百货大楼隔街相望(寻找出版合作)许闽峰:延安路并铺上了当时,也算是商业核心地带。据说1962年朱德委员长来漳州视察,他说:漳州是水果之乡,大街上怎么不见水果商店呢?于是政府就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建了此店。

除了最靠近东门有家照相馆外,其余一排都是水果商店的门脸。店里照明用的是“灯管”(日光灯),有大吊扇,柜台全包贴了白瓷砖,整面墙安了微微向外倾的镜子,因为店小,装了镜子的整面墙从外观上看面积模似扩大了,当然也有另一件副作用,那就是哪怕售货员转身去拿水果,仍可清楚的看见后面的一切,防止“偷拿偷摘”和“调包偷换”的功能和作用。水果商店供应的多是本地应季新鲜水果,不但是外地人必去、连不少本地漳州人也会常去那买水果。由于人气旺,不少游商也看中商机聚集过来,形成了繁荣的卖水果聚集区,晚上连小吃摊也来凑热闹。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开始,芗江水果店扩大了经营范围,除了水果,还有卖漳州特产,比如沿海的鱿鱼干、虾干,龙眼干、荔枝干的干果和海产品。再后来该店拆迁后,其承包者还在延安北开了“芗”字开头的地方产品干果店,这是后话了。(图二为高南君摄影作品,图三、四选自《漳州旧城街影》)

“新正”系列:

作者简介:许闽峰,漳州人。当过知青,1982年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国家体委工作,现为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延安模型店

延安模型店

本篇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官方微信公众号